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教师获 荔枝碗船厂片区公共艺术装置及公共设施设计方案竞赛银奖

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教师获
荔枝碗船厂片区公共艺术装置及公共设施设计方案竞赛银奖

由文化局主办、澳门建筑师协会统筹及银河娱乐集团支持的“荔枝碗船厂片区X11至X15地段公共艺术装置及公共设施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审结果于9月14日公布。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主任郑剑艺建筑师的作品“造船叶、好客墙”获银奖。是次方案征集面向45岁或以下澳门居民,参赛的个人或团体组长须为澳门注册建筑师或具本澳承认的建筑设计专业学位之人士。主办方共收到8份参赛方案,评审委员会由文化局、市政署、旅游局、土地工务局及公共建设局的代表组成,各评审委员以“设计概念”、“建造考量”和“日常管理”三大方面对参赛方案进行评选,最终选出金、银、铜奖各一名以及三名优异奖,金奖作品将落地实施。

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主任郑剑艺建筑师的作品基于荔枝碗船厂独特的乡土地域环境、造船厂建筑特征、人群使用需求。公共艺术装置“造船叶”,提取现有红树林景观的形态元素、造船厂“船”的形态元素和海洋“水”的形态元素,创作形成以叶片形态为基底、船体龙骨为主体、水波纹为观景平台的抽象空间艺术装置。材料上,采用回收再利用的旧船厂木重新组合,延续了船厂的视觉和文化要素,体现了环保的理念。以“叶”喻“业”,引发市民大众和游客对自然环境和造船业产生共鸣,起到了点题和唤起场所记忆的作用。公共设施入口招牌指引的“好客墙”设计概念来源于蠔壳,以及周边船厂和村落铁皮棚屋的环境元素。澳门古称“蠔境”,盛产“蠔”。早期修船,主要采用烧蠔壳糯米补缝,蠔壳与造船业和渔业具有紧密的关联。“好客墙”的底部用蠔壳砌筑成三段层层后退的引导墙体,在与荔枝碗马路交接处,通过工字钢框架、工字钢座椅、波纹彩钢板、生锈钢和利用周边旧船木错拼的桁架造型等造型元素,在视觉上和空间感受上唤起参观者的关注和对场所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在尺度上,巧妙地回应了周边现存建筑的尺度关系和形态元素。整个作品旨在体现一种对场所艺术装置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思考和操作。

荔枝碗船厂片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澳门现存最大的造船工业遗址,文化局期望借由公开征集公共艺术装置和公共设施设计方案,增添荔枝碗船厂片区的休闲元素和展示特色,推动澳门建筑业界青年人才参与社区事务,提升澳门居民对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兴趣。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亦鼓励教师和同学抓住机会积极参与澳门都市更新和公共空间活化的真实项目竞赛,期待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并在此过程中对教学和研究起到有益的促进,提升建筑学专业的学术影响力。2022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陈永迪和李恺薇参与了本次设计方案竞赛。全部获奖作品将于2023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发布。

获奖公布资讯详见:

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3INMgH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