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教師獲
荔枝碗船廠片區公共藝術裝置及公共設施設計方案競賽銀獎
由文化局主辦、澳門建築師協會統籌及銀河娛樂集團支持的「荔枝碗船廠片區X11至X15地段公共藝術裝置及公共設施設計方案」徵集活動,評審結果於9月14日公佈。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建築學課程主任鄭劍藝建築師的作品「造船葉、好客牆」獲銀獎。是次方案徵集面向45歲或以下澳門居民,參賽的個人或團體組長須為澳門註冊建築師或具本澳承認的建築設計專業學位之人士。主辦方共收到8份參賽方案,評審委員會由文化局、市政署、旅遊局、土地工務局及公共建設局的代表組成,各評審委員以「設計概念」、「建造考量」和「日常管理」三大方面對參賽方案進行評選,最終選出金、銀、銅獎各一名以及三名優異獎,金獎作品將落地實施。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建築學課程主任鄭劍藝建築師的作品基於荔枝碗船廠獨特的鄉土地域環境、造船廠建築特徵、人群使用需求。公共藝術裝置「造船葉」,提取現有紅樹林景觀的形態元素、造船廠「船」的形態元素和海洋「水」的形態元素,創作形成以葉片形態為基底、船體龍骨為主體、水波紋為觀景平台的抽象空間藝術裝置。材料上,採用回收再利用的舊船廠木重新組合,延續了船廠的視覺和文化要素,體現了環保的理念。以「葉」喻「業」,引發市民大眾和遊客對自然環境和造船業產生共鳴,起到了點題和喚起場所記憶的作用。公共設施入口招牌指引的「好客墻」設計概念來源於蠔殼,以及周邊船廠和村落鐵皮棚屋的環境元素。澳門古稱「蠔境」,盛產「蠔」。早期修船,主要採用燒蠔殼糯米補縫,蠔殼與造船業和漁業具有緊密的關聯。「好客墻」的底部用蠔殼砌築成三段層層後退的引導墻體,在與荔枝碗馬路交接處,通過工字鋼框架、工字鋼座椅、波紋彩鋼板、生鏽鋼和利用周邊舊船木錯拼的桁架造型等造型元素,在視覺上和空間感受上喚起參觀者的關注和對場所歷史文化的好奇心。在尺度上,巧妙地回應了周邊現存建築的尺度關係和形態元素。整個作品旨在體現一種對場所藝術裝置的批判性地域主義思考和操作。
荔枝碗船廠片區的建設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澳門現存最大的造船工業遺址,文化局期望藉由公開徵集公共藝術裝置和公共設施設計方案,增添荔枝碗船廠片區的休閒元素和展示特色,推動澳門建築業界青年人才參與社區事務,提升澳門居民對傳統文化和建築藝術的興趣。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亦鼓勵教師和同學抓住機會積極參與澳門都市更新和公共空間活化的真實項目競賽,期待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落地,並在此過程中對教學和研究起到有益的促進,提升建築學專業的學術影響力。2022級建築學碩士研究生陳永迪和李愷薇參與了本次設計方案競賽。全部獲獎作品將於2023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發佈。
獲獎公佈資訊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