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類風關研究團隊再獲新成果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是世界性頑疾,其發病原因與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但確切的發病機制仍未明瞭。近年來,從基因調控入手研究類風關的精准發病機制和治療靶點是國際風濕免疫領域的研究熱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講座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新近的研究發現:類風關患者血中去琥珀醯化酶sirtuin 5(SIRT5)較健康人明顯降低,這提示機體SIRT5水準與類風關的發病機制相關聯。基於這一新發現,研究團隊巧妙地設計了一系列關節炎動物實驗予以驗證:(1)建立SD大鼠佐劑性關節炎(AIA)模型,證實了模型大鼠血清中的SIRT5濃度較正常大鼠明顯降低,與臨床類風關患者的血清檢測結果相一致;(2)首創腺病毒介導SIRT5基因高表達的SD大鼠AIA模型,發現其關節炎程度較非SIRT5基因高表達大鼠明顯減輕,說明促進SIRT5基因高表達能夠顯著減輕關節炎的病理程度;(3)採用CRISPR/Cas9技術,創立了世界上首個SIRT5基因敲除的SD大鼠AIA模型,發現SIRT5基因敲除可顯著加重關節炎程度。結合上述臨床和實驗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證實SIRT5基因的低表達可促進類風關疾病的進展。為進一步明確SIRT5調控類風關發生發展的作用機理,團隊著眼於免疫代謝(Immunemetabolism)開展了深入研究,發現AIA大鼠SIRT5表達水準與血中單核/巨噬細胞數量及大鼠關節滑膜成纖維細胞數量成反比;給AIA大鼠補充糖代謝產物丙酮酸乙酯後,SIRT5基因敲除AIA大鼠關節腫脹顯著緩解(圖1)。這為研發精准治療類風關的靶向新藥開闢了新路徑。

本研究設計嚴謹,應用前沿技術科學地闡明了臨床中發現的問題,揭示了類風關發病的新機制,開啟了啟動SIRT5基因或增強糖代謝治療類風關的新策略。研究論文發表於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年影響因數:8.2; https://doi.org/10.1038/s41423-020-0380-4)。澳科大劉良講座教授和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黃錦偉副教授分別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張妮為第一作者。廣東省中醫院、蘇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廣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為本研究提供了臨床樣本。本成果獲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完成 (項目編號:0003/2019/AKP; 0048/2018/A2)。

SIRT5基因缺失使關節炎程度明顯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