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人、用賢,同勉共進

■ 鄧 軍

 

我與澳門科技大學是有緣分的,這個緣分並不是單單指我畢業於科技大學,而是更多的源自於與其教育理念的不謀而合、在日常工作中時有接觸以及與校友之間的和睦共融中而來。

我與科技大學結緣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我來到澳門這個南國小城已頗有一些年頭,略有一點意外的發現一股文化的清流在一些有識之士之間潺潺流淌。當時,科技大學尚在籌備之中,但已經從朋友中對該校的教學理念、建設方向和管理模式等略有所聞,不由其然的對她有了一點期待……

正如所料,科技大學的成立,為澳門文化和教育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她依託澳門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獨特背景,以“增進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養,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宗旨,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使命,制定了“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建設一所高品質、高水準國際知名大學”的“五高”奮鬥目標。

2002年,秉著“學無止境,終生學習”的信念,我在工作之餘,擬重新回到校園,就管理學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因緣際會下,我慕名選擇了澳門科技大學的行政與管理學院修讀博士課程。這三年間,可謂充滿了智慧的火花,猶記得在課堂上那一雙雙求知的明亮眼神,導師們的精彩授課,同學們的侃侃而談,對某一論題的出色的辯論,種種都令人回味嚮往。在這小小的課室裏,在同班的十數人之間,迸發出對求知的渴望、對真知灼見的堅持、對理論的熱情和對實踐的理解和尊重。

不得不提到的,是我的導師薛華成教授。在撰寫論文的時候,我選擇的研究課題有關戰略轉移理論和虛擬化建設。薛華成教授可謂是戰略管理學和電子資訊方面的專家和權威,在得知我初步的設想時,教授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鼓勵和信心,並對我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研究的過程是艱難而困苦的,但對研究的信念是堅定的。當時教授已近七十嵗的高齡,但是對學術的熱誠和專精,讓人難望其項背。多少次對課題的分析、對研究的指導,薛教授對我不僅僅有著嚴師的諄諄善誘,亦有著益友的如沐春風。

在科技大學,像薛教授這樣的良師益友我相信還有很多,良好的師資,優良的設備,完善的管理,開明的作風,獨立民主的學術自由……皆為科技大學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嚴謹教學、育人以德,正如科大許敖敖校長所說:“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是大學的主旋律。高屋建瓴,遵循“多元文化下的兼容並蓄”、“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並重”的教育理念,我們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鑄人”的工作。”

“鑄”,原指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后引申為造就人材,在《法言·学行》中提到: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渊矣。”在科大,鑄人的工作踏實而靈活,因材施教,全面培養,在多元文化下的兼容並蓄和堅持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並重的教育方針下,科技大學培養了一批批實踐能力強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

科技大學創導“和諧精業”的校園精神,為全日制學生及在職人士提供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機會,僅在我所任職的公司裏,已有數名畢業於(或在學中)科技大學的同事,有學士、碩士和博士,陸續還有同事選擇了在科大進修,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良多。自2005學年起,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為科技大學提供部分獎學金,表彰那些勤勉用功、德智兼備、表現優異的在校生,鼓勵他們繼續發奮圖強,學有所成。同時,我們亦積極響應、配合科技大學的見習生計劃,安排適當的職位讓學生從實踐中將理論學習融會貫通。可以說,科技大學培養的人才推動了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企業對教育的支持和參與也促成了科大的不斷進步和提升。科大的“鑄人”與企業的“用賢”融洽和諧的配合,相輔相成,同勉共進。

寶劍鋒從磨礪中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才的鑄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的培育、個人的努力、企業和社會的配合,歷經種種磨礪和鍛煉,才能成就一名學為所用,對企業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能夠結緣與澳門科技大學,並在這所教育殿堂中學習深造,使我深感驕傲。我真切地希望,澳門科技大學繼續秉承多元文化下兼容並蓄的教育方針,發揚“和諧精業”的校園文化,培養更多人才,進一步增進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為社會和諧進步做出卓越貢獻。在這所年輕、充滿活力的學府裏,已經是桃李芬芳,書香陣陣,煥發出閃閃耀眼的寶劍光芒……

 

 

(作者簡介: 2002年開始攻讀澳門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課程,2005年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