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世範,百載樹人——訪澳科大商學院劉成昆教授

劉成昆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 教授

南開大學 經濟學碩士、博士

山東大學 工學學士

自2004年來到澳科大,劉成昆教授已經陪伴大學跨越十五個年頭,如今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他還擔任商學院會計與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為學院及研究所的前進更添助力。

風雨兼程,一路相伴

劉成昆教授在澳科大成立不久後就前來任教,彼時他已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所扎根與本澳、又與兩岸三地相連的學校蓬勃的生命力與繁榮發展的潛力,他回憶到:“雖然最初校區建設不如今天這麼完備,但已經逐步建立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一路走來,我始終對大學充滿信心。”陪伴澳科大走過十五年光陰,作為會計與財務金融學系主任的劉成昆教授也見證了商學院的進步和成長,他不無感觸地說:“商學院從當初的行政與管理學院發展至今,在最初的架構下逐漸豐滿羽翼,不僅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成熟了許多,更與國際先進理念接軌,並正在申請AACSB認證。商學院的發展願景是努力打造一流的創新型學院,以先進的工商管理知識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學院課程按照歐美主流商學院的體系設置,國際化程度較高。且教師團隊多元化,強調以學生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希望在課堂上能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時又立足於本地,使大家能夠以獨特的視角去看待經濟和管理問題。未來學院也會繼續致力於與大學一起推動區域融合,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好地落地實施。”

劉成昆教授見證了商學院的進步和成長

科研路上,步履不停

作為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也主持參與了多個科研項目,如在2018年與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聯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支持,開展關於大灣區低碳發展的協同治理與政策模擬研究,也於近日再次取得FDCT支持,開展關於灣區及澳門科技發展政策的課題。對於商學這種軟科學而言,傳統的橫向研究一直是主流,能夠在縱向研究方面取得這些成果也依託於劉成昆教授在內的許多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

劉成昆教授出席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學術會議(2019)

“研究所針對社會科學領域,以“中立、科學性、建設性”為宗旨,開展一系列與當前澳門及區域有關的經濟社會公共政策研究,例如,定期發佈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CCI)、消費者滿意度指數(CSI)以及僱員信心及滿意度指數(ECI),與內地多家研究機構合作,拓展到其他區域。也向高教局申請了“城市與區域經濟”博士課程,以彌補過去研究力量的不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參與到科研中來,將‘學’與‘研’真正地結合在一起。未來我們會以灣區西岸可持續發展指數作為切入點,以澳門本土為支撐,拓展更多如營商環境等全新指數,引入大數據以創新調研及數據分析模式,力圖針對擅長領域建立起‘小而精’的專業化智庫,在量化研究、政策咨詢等領域做到更好。”

劉成昆教授出席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學術年會暨可持續發展論壇(2019)

為人師表,潤物無聲

提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劉成昆教授笑著說到:“教學,‘教’是一種投入,‘學’是一種產出。 ”他認為這是一種老師到學生的知識轉化過程,而這一過程與演講不同,不應該生硬地將內容灌輸到同學身上。“我理想中的教學是先從淺顯易懂的層面入手,讓學生們對課程有所了解和接受,最好能夠與他們自身經歷結合起來。但溫和的開始不代表放鬆,每學期的教學目標要達到,講課的內容也要循序漸進地逐步加碼,最終將應學的知識講授全面。將學生們帶入理論提出者當年所身處的社會背景、環境也是有效的技巧,學生會更好地理解理論的產生原因、作用與局限,因此對經濟史和金融史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對學生們來說,劉成昆教授是一個溫和而風趣的師長,畢業多年後仍有許多學生與他保持著聯絡,“記憶中有個同學因為績點問題而憂愁於研究生課程的申請,我綜合考量後建議他避開大熱課程,他聽從我的建議後,成功被心儀的學校錄取,現在也有了比較好的發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只是身在其中自己難以發現,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針對個人差異去給予幫助。成績並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全部,人開竅有早晚,不管什麼時間段,指導同學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都是我希望做到的。”

明年是澳科大成立20周年,“20年彈指一揮間”,劉成昆教授不無感慨地說到:“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取得如今成就的大學其實少之又少。今朝已經很美好,也希望澳科大的未來更加輝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廿載一個台階,如今的第一個堅實台階已經打好,大學也會繼續踏實地走下去,向著百年名校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