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國際學院濠江語言學與語言教育論壇——關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關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的主題講座於日前在澳門科技大學N212室舉行。本次講座是澳科大國際學院舉辦的「濠江語言學與語言教育論壇」系列講座第五場,由國際學院院長、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張洪明講座教授主講。

張洪明院長演講現場

講座中,張洪明院長從何為歷史語言學的定義出發,探究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他指出,歷史語言學不是語言學的歷史,而是主要研究語言結構的變化,觀察特定語言的變化進行描述和解釋。張洪明講座教授以《聖經·馬太福音》第26章第73節不同時期的譯本為例,比較近代英語到中古英語之間發生的變化,以此說明語言結構是如何變化的。張院長從「什麼是語言」的問題層層深入,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到語言是一個基於人腦生物學結構的公理性運算系統。

講座現場

此外,張洪明院長還提出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若干值得大家反思的問題。例如,演化語言學三尺度說與歷史語言學之間的關係、語言表層結構和底層結構的層次、上古漢語元音系統、《中原音韻》入聲的重新分析及新假設、漢藏語系的起源、韻文材料的性質等問題。張洪明院長運用豐富的例證,引用方言和詩詞作為例子,引用英語等多語種資料,生動展現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的複雜性與魅力。講座不僅擴大了師生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的學術視野,也為在場師生提供了一場融匯貫通、引人深思的學術盛宴。

講座結束後,張洪明院長與在場師生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師生就講座中提到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提出見解,充分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性質與特點。這場學術盛宴不僅豐富師生知識的廣度,也深化了師生對語言學學科發展脈絡的理解,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思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