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張海鵬在澳科大主講 《我學習和運用唯物史觀的一點體會》

2024年5月22日上午,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在澳科大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港澳台史」主編張海鵬研究員主講《我學習和運用唯物史觀的一點體會》。澳科大社文所所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林廣志,以及澳科大師生等近百人參加。

講座現場

張海鵬先生的研究領域是中國近代史,其論著既有精闢的史實考辨,但更多的是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理論與方法的宏觀思考與評論。他的主要學術旨趣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探索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建構中國近代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同時,對反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思想觀點進行駁斥和批判。他列舉了自己糾偏歷史的多個案例,撰寫了多篇文章,包括1987年的《也談外國侵略與近代中國的「開關」》,1996年的《「告別革命」說錯在哪裡?》,1998年的《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對若干史實的解說》,2003年的《歷史電視劇〈走向共和〉宣揚什麼歷史觀》,2006年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2013年的《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琉球再議,議什麽?》等。他運用唯物史觀,結合中國近代歷史現象,分析得出中國近代歷史「沉淪-深淵-谷底-上升」的規律性現象。

張海鵬主講

與師生互動時,針對澳門、香港歷史分期這一問題,他指出,1840年至1949年為中國近代史,這一觀點基本得到學界的認同,可參考中國近代史時限劃分標準,根據澳門、香港各自的歷史特點研究劃分方法。針對如何運用唯物史觀開展澳門學研究,他指出,澳門學要成為獨立的學科,需要具備獨立的理論體系、代表性人物、代表性著作和代表性學術期刊,要緊扣澳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以基本史實和理論創新構建澳門學學科體系。講座結束後,師生們表示受益良多、倍受啟發,對於樹立個人正確的歷史觀和從事歷史研究均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澳科大社文所師生向張海鵬(右四)獻花

講者簡介: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港澳台史」主編、國家社科規劃辦中國歷史學科評審小組召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任等。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會長等。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代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國近代通史(十卷本)》《台灣史稿》《中國歷史學30年》《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張海鵬文集》《張海鵬論近代中國歷史》《張海鵬精選集》等,發表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理論方法、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和涉及香港、澳門、台灣和中日關係問題的文章百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