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太空所再獲重要科技成果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澳門科技大學、中科院電子所和國家天文台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對“嫦娥三號”探月工程的最新探測成果,已於3月13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這是澳科大近三年來第三次在世界超一流學術雜誌上揚名。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攜“玉兔”月球車成功著陸在月球“雨海”區域。其中著陸器上搭載了降落相機、地形地貌相機、月基天文望遠鏡和極紫外相機;“玉兔”號月球車上搭載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月球車的主要任務是獲取行走路線沿途的地形地貌數據、月壤的成分數據和測月雷達數據,完成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和月表物質成分調查,探測次表層地質結構等科學目標。

  這篇文章利用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和測月雷達獲得的探測數據,結合對以往月球環繞衛星遙感影像和光譜數據的解譯,首次揭示了雨海北部的形貌和地質結構。這一成果顯示,雨海經歷的火山事件和撞擊改造及空間風化事件異常複雜,需要重新思考月球的火山地質與熱演化歷史,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據悉,這是我國嫦娥探月工程實施以來,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展示了我國在載荷研製、工程實施、數據處理和月球科學研究方面的高水平。

  澳科大太空所的學者們正在繼續深入分析研究“嫦娥三號”著陸器所獲取的其他數據資料,力爭得到更多高水平的學術成果。我們期望相關成果將在推進澳門特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方面產生重要作用。

news150316
圖1. 嫦娥三號著陸點及玉兔行走探測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