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地質學學家王成善談“走進世界第三極”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XI第六場於2016年10月5日在澳門科技大學D座禮堂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王成善教授主講 “走進世界第三極”,從多個方面為同學們介紹了雄偉壯闊的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澳門科技大學姜志宏副校長出席活動及致辭,並為王成善院士頒發榮譽聘書及紀念品。

王成善院士演講

澳科大姜志宏副校長在致辭時指王院士主要從事沉積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白堊紀古環境與古氣候、構造隆升與沉積回應和含油氣盆地分析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提出了白堊紀大洋紅層和富氧作用的原創性觀點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率先隆起的“原西藏高原”隆升新模式,曾獲得“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又表示澳科大十分榮幸邀請到王院士到來進行演講,定能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有所收穫。

演講由“走進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隆起的環境和災害效應”、“青藏高原礦產資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個部分組成。首先,王院士為同學們介紹了青藏高原的基本概況。青藏高原是“山的世界”,“水的世界”,“佛的王國”以及“科學研究的聖地”,其複雜而壯美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生物的多樣性,奠定了多彩的文化。

王院士指青藏高原主要地質災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同時,青藏高原的隆起導致區域水迴圈的變化,譬如冰川演化及大河水系的形成,也導致了新生代全球環境、氣候及植被的變化。

王院士還提到由於青藏高原複雜的地質構造和活躍的板塊運動使得其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王院士更為同學們講解青藏高原隆起的原理及過程。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其構造格局呈“盆-山-原”構造系統。

問答環節中,同學們積極發問。有同學問及人類重大工程如大型水庫及鐵路的修建是否會對地質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王院士認為在不適宜修建的地區修建重大工程可能會對該地區的地質環境造成破壞,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尊重其地理環境,因地制宜,从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