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嫦娥”一號科學資料分析研究成果獲權威期刊收錄

      澳門科技大學成功研究“嫦娥”繞月衛星科學資料的新型定標方法,並於《中國科學》發表學術論文《嫦娥一號IIM數據絕對定標與初步應用》。論文介紹了對多光譜成像儀有效載荷的一種新型定標方法和初步結果。《中國科學》是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中權威性的學術刊物,在國內外的科學界都有著長期而廣泛的影響。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順利發射升空。嫦娥工程的主要任務,就是獲取覆蓋全月面的地形圖,探測月球的物質成分表面的影像數據,探測月壤特性及探測地球與月球間的太空環境。由嫦娥一號繞月衛星從月球向地面傳回的數據而開展的各項探測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已獲得一些成果。

     科技大學的其中一項研究內容,就是對接收到的科學數據進行分析。這項研究內Chang-E-One容獲得了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嫦娥”繞月探測工程科學資料分析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測量資料定標。因為現有數據尚未經轉換和校正,無法直接使用。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探測科學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對數據進行絕對定標和輻射畸變較正,為數據的正確使用提供了方便。只有精確地標定了“嫦娥”一號測量資料的背景參數,才能夠更合理地從探測資料中提取有用的資訊。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本次任務資料定標的先驗條件極端匱乏。研究人員克服種種困難,充分發揮研究團隊的聰明才智,研發了獨特的標定方法,特別是對干涉成像光譜儀的標定方法,使原本可能難以實用的資料變成了提取月面物質分佈資訊的寶庫。

      此定標方法,方便了科研人員使用該資料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經過使用定標並對資料校正後,在月球Petavius撞擊坑中發現含有新的成份,深化了過去研究的結果。
      科技大學將繼續承擔探月資料處理工作,依據“嫦娥一號”發回的科學資料,分析月球地形、地貌、物理成分等,希望通過這項工作,在科學上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