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放射化學家柴之芳教授
談「身在輻中不知輻」

《科技大師系列XXVI講座》第五場「身在輻中不知輻」於2019年3月6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室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放射化學家、蘭州大學翠英講席教授柴之芳。澳科大校監顧問許敖敖教授出席本次活動,並代表學校向柴之芳院士贈送紀念品。本次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講座伊始,柴之芳院士從輻射的種類與來源展開演講。他介紹輻射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兩大類。電離輻射有多種來源,包括宇宙輻射、陸地輻射、礦物的開採和應用、核子試爆、核能產業、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與核事故。除此以外,人類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各類環境低水準輻射源。柴院士稱,核能」為滿足人類能源需求和應對環境壓力作出了雙重貢獻,是人類進步的標誌。譬如,重離子放療相比於傳統放療具有明顯優勢,是現階段最先進的腫瘤放療手段,可用來精確地診斷複雜疾病。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重離子放療也不例外。若控制不當,重度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傷,產生軀體效應、遺傳效應,組織反應和隨機性效應。

講座最後,柴院士表示,目前許多媒體與民眾誤認為「只要是輻射,對健康就必然存在負面效應」,實則不然,適量輻射的利遠大於弊,人們應當要學會祛弊用利,用先進的輻射技術造福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