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舉辦20周年校慶活動之藝術品贈禮儀式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於2020年9月28日上午10時,在澳科大R座綜合教學大樓大堂舉行“澳門科技大學20周年校慶——朱樂耕教授贈禮儀式”,隨後朱樂耕教授在R503教室給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我的環境陶藝創作之路》講座。

龐川副校長在贈禮儀式上致辭

是次儀式由澳科大副校長龐川教授代表大學,接受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設計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朱樂耕教授的贈禮。龐副校長在致辭中提到,朱教授的陶瓷藝術作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中“馬”是他最喜歡表現的主題之一。今年正值澳科大二十周年華誕,朱教授不遠萬里從北京來到澳門,把以“馬”為主題的兩件作品贈予大學。

朱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感謝受聘為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設計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非常榮幸地成為大學一員,為澳科大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適逢大學二十周年校慶,將創作的“萬馬奔騰圖”十米長卷和作品“風”贈予大學,恭祝大學發展如駿馬騰飛,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在今年十一月,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將有八位藝術家來到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的美術館,線上與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藝術家及澳科大的老師們,共同舉辦澳門2020年“一帶一路”陶藝與繪畫藝術國際交流展暨研討會,此次活動受到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的大力支持。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澳科大與中國藝術研究院相互加深瞭解與友誼,產生更多的合作關係,共同促進國家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為人類的和平及文化藝術事業作出貢獻。隨後,龐川副校長向朱樂耕教授頒發收藏證書及頒授兼職博士生導師聘書。

龐川副校長(右)向朱樂耕教授頒發收藏證書及頒授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聘書

此次贈送大學的兩件作品分別為雕塑作品“風”和繪畫作品“萬馬奔騰圖”。雕塑作品《風》長為73cm,高64cm,迎風而立的駿馬,通過高溫窯火燒制產生的肌理變化,展現了陶藝土與火的魅力。繪畫作品《萬馬奔騰圖》十米長卷,是特意為慶祝澳科大建校二十周年而作。恭賀大學發展如駿馬飛奔,勇往直前,前程無限寬廣。該作品放筆直取,發揮中國畫筆性墨性之逸趣,表現馬之神采與俊秀,揚展馬之豪放不羈,強健熱烈之精神。目前兩件作品展放在R座綜合教學大樓一樓。

朱樂耕教授的雕塑作品《風》

朱樂耕教授作品《萬馬奔騰圖》十米長卷

朱樂耕教授(右)在現場介紹作品

見證贈禮儀式的嘉賓有澳門畫院院長、澳科大美術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楊大名、賞心堂(澳門)書畫會會長劉富業、澳門書法協會會長歐耀南,澳科大圖書館館長趙洗塵、校長辦公室秘書處處長朱愛微、教務處教務總監易惠嫦、研究生院主任馮鈞國、人力資源處處長郭美芝、學生事務處處長黃嘉穎、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副院長蔣瀟玲助理教授、設計學及美術學課程主任黃光輝助理教授出席。

  

贈禮儀式大合影

隆重的贈禮儀式結束後,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紛紛移步至R503,傾聽由朱教授帶來的《我的環境陶藝創作之路》講座。講座由黃光輝作為學術主持,張志慶出席並贈送紀念品,講座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朱樂耕教授在《我的環境陶藝創作之路》講座現場演講

朱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自己的陶瓷實踐創作初衷源於對環境的思考,讓當代大都市的建築空間更具人性化,更具詩意的想像力,並感言道:“一個城市會因為強烈的藝術感給人帶來幸福感、神聖的藝術必須與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結合起來”。現場學術氣氛濃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師生的廣泛歡迎。

講座現場嘉賓與學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