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歸僑社群的形成與發展」
「澳門社會」系列講座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及通識教育部主辦的2021/2022學年第4場「澳門社會」系列講座於10月28日下午在大學N101大禮堂舉行,邀請大學國際學院項方助理教授主講「澳門歸僑社群的形成與發展」。

項方助理教授

項方首先介紹「澳門歸僑社群」問題的研究緣起。她表示,澳門三盞燈一帶聚集了各式東南亞美食,走進店門,與店主略微攀談,便能知道這一區居民多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歸僑。澳門東南亞歸僑眾多,這種人口特徵和居住分佈特徵讓人們自然想進一步了解:他們怎樣來到了澳門?他們的家族經歷過怎樣的歷史?澳門歸僑人群劃分、數量統計、生活現狀、社會地位、經濟貢獻、文化融入,都是「澳門歸僑社群」研究重點關注的問題。

項方指出,地處中國南大門的澳門,因其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而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際城市。它包容萬象,氣氛自由寬鬆,人口遷徙流動頻繁。20世紀60-70年代東南亞地區排華,使得大批華僑華人回流至此,以後仍有歸僑陸續遷居澳門。至今,有60多個國家的歸僑生活在此,成為澳門社會的一大特色。「歸僑」的概念有三個條件,一是具有中國國籍,二是在國外有定居的經歷,三是之後回到中國定居。歸僑是澳門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澳門經濟、社會、文教、政治等各項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澳門自身特殊的歷史造成了歸僑有不同身份認同,他們如何定位自己的 「身份」,是澳門人、緬甸人、印尼人或其他人群,亦或是其他國家,在澳門的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身份」認知。項方通過梳理報刊、歷史文獻,口述史等資料,採用文獻研究法、田野調查法,並援引景觀人類學和場域理論,對澳門歸僑社會進行觀察和研究。從歷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視野研究歸僑融入澳門社會的過程,探討他們由華僑轉變為歸僑的過程中的身份認同與生存發展狀況,認識澳門社會對於接納不同文化群體的方式與態度,進而了解澳門內部的社會組織特徵與形式,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