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院士:防疫關鍵嚴控人口流動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講座教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乾咳、乏力等,個別感染者無明顯臨床症狀。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發現以來,至2020年2月2日全國各地已確診病例17205例(含澳門地區8例),累計死亡病例達361例。由於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給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帶來了極大威脅。對該病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防止飛沫傳染,並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因此,防控疫情蔓延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每個公民的積極配合與參與。

病原學特點

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脫離生物體的條件下的存活時間尚不清楚,但該種新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大家族的成員,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的同源性達85%左右,所以SARS冠狀病毒可以在土壤、玻璃、金屬、塑膠等表面存活2-3天的資料可供參考。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C 30分鐘、75%乙醇、乙醚、含氯消毒液等均可殺滅病毒。

流行病學特點

傳染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含無症狀出現的2019-nCoV病毒感染者)。

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接觸傳播,存在糞-口傳播可能性。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或有基礎病患者感染後病情較重。

防疫關鍵措施

嚴格控制人口流動:重大傳染病的防控決策和措施是根據傳染病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點而決定,並以公民生命安全為第一要務,一旦決策不當或遲緩,將會造成災難性後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經呼吸道飛沫造成快速人傳人,潛伏期長達3-14天,並且被感染者在無症狀時即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這為防控疫情帶來了極大挑戰。為此,國家在全國31個省(區、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回應,採取了一系列重大防控措施,如封鎖疫區、限制人員進出和聚集、限制或停止集市/集會等人群聚集活動、關閉公共場所(如公園、溫泉、影院、網吧等),以及必要的停工、停業、停課等。這些嚴格控制人群流動和聚集、切斷人傳人傳播途徑的關鍵措施,對於成功防控疫情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澳門是國際旅遊城市,人口密度大和流動性高,這為防控疫情增加了難度。目前,疫情正處於旺盛傳播期,在澳門重點防控輸入性傳染源至關重要,所以需要採取更加嚴格的限制通關措施,並控制人口流動。

嚴格做好自我防護:成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另一關鍵是嚴格做好自我防護。這需要每一個市民都需要承擔起公民責任,切實遵守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的相關抗疫規定和指引,履行公民義務,嚴格做好自我防護,既不被別人感染,也不感染別人。具體來講,需切實做到“七個要”:一要儘量避免出門和旅行;二要避免聚會和前往人員密集處;三要正確佩戴口罩(目前許多人士佩戴方法不正確);四要特別注意手部衛生,避免門把手、電梯按鈕、廁所水龍頭等容易受到污染的物件對手部造成污染,並經常使用流動水清洗及採用75%乙醇等消毒液消毒手部的各個部位;五要保護好眼睛,避免用手揉擦眼部,因為手部一旦染有病毒則有可能通過眼部粘膜而造成感染;六要做好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七要避免經糞便傳播,居家應注意每日注水至浴室的地下去水渠以防止乾涸,沖廁前應蓋好廁板。此外,符合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指引的需要隔離者,應當主動配合,嚴格遵守指引。

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中醫“溫病”、“溫疫”範疇,中醫藥治療該類疾病具有翔實的文獻記載和有效方藥,2003年中醫藥治療非典型性肺炎(簡稱“非典”或SARS)更取得了直接經驗。面對當前疫情嚴峻、缺乏特效藥物的情況,更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中醫藥治療是通過多途徑和多靶點整合作用而獲得療效,並非單一或直接地殺滅病毒,更重要的是通過保護機體組織器官而減輕損害,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而發揮治療作用。中醫藥辨證論治的精華是把握疾病的共性和個體的個性,這是中醫日常臨床醫療工作的主要模式與方法。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設立定點醫院或病區納入中醫辨證論治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重要措施,但在疫情快速蔓延和患者快速增加的情況下,這一措施難以使數以萬計的患者都能接受中醫藥治療,所以在這一特殊情況下,應當組織專家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不同疾病階段中醫證候的共性特徵,制定疾病不同階段(或分期)的統一治療方劑,進而煎制統一的中藥“湯包”,並納入“治療常規”,由各個醫院和病區統一安排服用,包括對重症患者由鼻飼管導入。採取這樣的措施,才能使更多的患者接受中醫藥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也才能夠充分發揮。在日常生活和保健方面,需要均衡飲食,年老體弱者並可酌情服用藥性溫和的補益中藥,慎用辛溫發散和苦寒清熱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