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有為,厚積薄發——澳科大白璐校友的 故事

白璐

龍馬學者特聘青年學者

中央財經大學計算機系 副教授

英國約克大學 計算機系博士(獲教育部“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

澳門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學院2009屆理學碩士

澳門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學院2006屆理學學士

2017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任教兩年的白璐,被中央財經大學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19年破格評為博士生導師。用“年輕有為”來形容他應該是最恰當不過的。而在去英國深造之前,白璐在澳科大度過了最初的求學時光。這在他的學術之路中是一段至關重要的歷程。

澳科大與澳門:學術生涯的起始站

白璐是一個對未來有著明確規劃的人,在選擇大學上更是如此。高中畢業後他綜合考察多地,發現澳門與歐盟的教育體制十分接近,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成為兩者之間的銜接橋樑。最終選擇了澳科大這所綜合型大學,進入擁有強大師資的資訊科技學院,完成了學士及碩士課程的修讀。

白璐坦言,他現在的專業發展深受當年資訊科技學院老師們的影響。本科時期,唐澤聖、田小林等老師的教學激發了他對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圖像處理這一領域的興趣,幫助他走上機器視覺相關的探索之路。而本科及研究生時期的導師丁利亞教授也更使他開始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應用前景,最終選擇在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領域開展研究。白璐也回憶到,當年在澳科大給自己上課的老師中,許多都是行業內的大家,能夠得到他們的言傳身教無疑非常幸運。這些老師們年事雖長,但是依然對課堂準備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這種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深深觸動了他。

白璐認為能夠得到優秀學者們的指導是非常幸運的

而今作為學長的白璐也分享了自己在澳科大時的學習經驗:“一、要協調好自己的學習與課外活動時間,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學業中去,大學是提高學術與職業素養的關鍵性階段;二、要利用好澳門的多元文化與學術平台,積極爭取與國外大學和學者進行交流合作的機會;三、要規劃好四年能夠自由支配的時光,不斷地充實與豐富自己。”

積累與規劃:探索之路的指南針

白璐於2015年成為中央財經大學計算機系的正式講師,兩年後就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並獲聘中央財經大學龍馬學者特聘青年學者(14人)當然,看似“毫不費力”的破格晉升背後,其實是他比他人所付出的更多努力以及所具備的更強的學術能力。早在博士畢業之前,白璐就了解過破格晉升的標準,且對未來三到五年的研究做好了規劃,並有序的穩步推進,最終成功地在兩年內達到破格晉升的標準。而這一切他認為都得益於自己長期以來的積累與規劃。

在談到自己的研究領域——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的前景時,白璐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科學在近些年發展迅猛,人臉與指紋識別、人機會話、自動駕駛、智能投顾等技術都是人工智能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它們正在對傳統行業、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人工智能的科學研究還有很大的发展空間和前景,但同時白璐也提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要通過理論來實現技術上的突破,而技術上的突破也需要實際的落地應用來支撐。在這一點上,澳門可以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文化教育氛圍的優勢,依託大灣區政策,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關注和投入力度。

思辨與沉澱:三尺講台的信念

如今的白璐不僅是一名研究學者,更已學為人師。他認為自己的教學風格很受澳科大的老師們的影響,談及自己的教學理念,他認為: “大學生在課堂上不只要掌握知識或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可能與今後的職業發展方向並不相關,但是看待新事物的角度、理性思維以及如何掌控、學習與研究新事物的方式等邏輯能力是伴隨一生的。”

而在論文寫作與發表方面,白璐結合自己的博士期間的經驗,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一,多關注自己研究領域中頂尖、權威的期刊和會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五年的研究,可以幫助最快地了解到學術界目前的研究深度及其優勢與局限。二,論文寫作,尤其是英文寫作沒有捷徑。要多閱讀、多模仿、多練習,只有通過長期的寫作訓練才能夠最終形成成熟的寫作風格。三,處於科研起步階段的同學,研究成果被頂級會議和期刊收錄的可能性比較小,可以先試著向中等或以上檔次的會議和期刊投遞論文。在這個過程中也腳踏實地地積累與磨煉自己的寫作水平和學術能力,可以加深對研究的認識,也能夠樹立對學術的信心。

白璐希望澳科大可以繼續朝著國際頂尖一流大學的目標和方向發展

展望與寄語:志存高遠的未來

明年是澳科大建校的二十周年,白璐作為一位“老科大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的祝願——希望澳科大可以繼續朝著國際頂尖一流大學的目標和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排名。藉由大灣區政策的助力與扶持,開創澳門高等教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