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行縮舖減人後市不明

    【本報消息】本澳經濟持續低迷,地產去年成交創歷史新低。地產業市況理想時,不少地產行都大肆擴張,經過近一年深度調整,已有不少細行“離場”,近日多家大行亦傳出大幅縮減經營規模和裁員,行業未來一年料風雨飄搖。

    後市不明

    近日市場盛傳有港資地產公司“大地震”,初步會減少逾一半舖位和人員,公司人心惶惶,連高管地位都不保;至於集團旗下另一公司更計劃“離場”。另有賭廳背景的地產公司亦大幅縮減規模,餘下一、兩間舖位營運,大量地產部員工已離開。

    成績不達商業決定

    地產業者表示,相信港資上市公司較注重“成績表”,去年行業整體表現不太理想,所以作出商業決定。其實去年每家地產公司收入都大減,公司規模越大影響越嚴重,反而細行成本相對較少。

    相信今次調整期地產業較難捱,樓市去年整體下跌三至四成,行業規模和人員規模同步萎縮。過去月成交量約七、八百宗時,行業已慨嘆踏入“冰河時期”,現時更低見三百宗,如何維持?不少行業都轉攻珠海、橫琴市場,倚靠外地市場增加收入,單純靠澳門市場很難堅持。預期今年樓市成交將持續萎縮,除非政府放寬措施,否則難以令樓市“止血”。

    其他地產公司亦有所調整。利嘉閣(澳門)董事總經理廖梓嘉表示,該公司去年開始收縮規模,已減少三間舖位,現時有十間分行。今年亦有數間分行舖位快將到期,當年租下的舖租成本較高,所以會視乎後市情況決定規模。

    交投低於金融海嘯

    猶記得○三年“非典”時期,全年成交都有一萬多宗,○七年高峰期時全年成交二萬一千六百宗,○九年金融海嘯成交量亦達一萬一千多宗,但去年成交僅五千七百多宗,成交量是澳門賭權開放以來新低。

    她提到,雖然公司無裁員,但因為行業成交少,員工收入欠保障,不少經紀都紛紛轉行。一四年尚有橫琴盤支持,但一五年樓市全年都淡靜,年輕人賺不到錢自然轉行,去年自然流失率達20%。今次樓市受政策影響嚴重,業界希望可以鬆綁,尤其銀行按揭對成交量有直接影響,成交量大減對地產行業影響最嚴重。

    安世澳門董事長何敬麟表示,地產市道不景,成交淡靜,公司都因應市場情況作調節,早前裁減了三間分行,可能農曆新年過後會再縮一間,維持四間分行運作。員工方面,公司並無裁員,但自然流失情況在所難免。

    今次地產業調整期比預期嚴重,去年全年成交大量萎縮,導致整個市場大餅縮細。他認為,樓價現時已幾近見底,但心理因素影響,很多居民都不敢入市,供應量亦較少,相信仍要視乎未來數月經濟表現,起碼第二季後才有轉機。現時調整期主要受政策影響,政府往往參考香港市場,但香港樓價下跌幅度遠不如澳門般嚴重,建議政府應該趁現階段放寬樓按成數指引,由銀行市場化處理。

資料來源:2016年2月4日《澳門日報》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