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企產權登記九成商標專利少

    【本報消息】為助企業了解知識產權保護及增強相關意識。由貿促局、經濟局及中國貿促會駐港澳地區代表處聯合主辦的“澳門中小企業如何在中國內地取得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昨舉行。主講嘉賓表示,本澳企業在內地提交的工業產權登記,九成屬商標,專利較少,企業在專利申請上有很大提升空間,鼓勵多發掘及提高產權保護意識。

    研討會昨下午三時假中土大廈十九樓舉行。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寇明、中國貿促會駐港澳代表處副總代表堵澤田、貿促局執行委員吳愛華、經濟局知識產權廳廳長鄭曉敏等出席。

    專利申請僅佔一成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申請部經理馬永利表示,無論是在本澳提交還是本澳向內地提交的工業產權註冊或登記,大部分以商標為主,發明、實用新型、設計新型等的專利申請僅佔一成,部分專利登記更與香港相差數十倍。他指可能是本澳中小企把申請專利門檻想得過高,認為自身企業達不到標準或要求。他稱確實有部分行業未必符合專利申請的標準,但如製造、建築業及工業等行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會產生專利權,可惜企業未必有意識去挖掘,加上規模較小,沒有知識產權的負責人,導致這方面被忽略。

    一三至一五年本澳在內地提交的工業產權登記情況,商標由621個增至一五年1,050個;發明專利由61個減至26個;實用新型專利由54個減至33個,外觀設計的專利由31個增至150個。外觀設計增長近5倍,反映部分企業的產權保護意識有提高。

    倡設產權管理制度

    現時中小企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企業可透過申請專利助轉型,由勞動密集型轉為半技術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產業,通過開發新產品及積極改進經營管理、質量等,做到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建議企業設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形成激勵及約束機制保護產權,既鼓勵員工創新,防止人才流失,同時又掌握無形財產的保護權。

    他提醒企業若研究未成功,別急於發表,因容易被競爭對手借鑒,甚至略改申請專利。又建議企業應將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及注意保密工作同時進行,以免重要資料洩露。

    了解兩地法律差異

    關於澳門與內地法律不一或註冊先後產生的爭議問題,他表示,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及時間性特點,澳門、內地各地使用的法律不一,不排除會產生紛爭,故本澳中小企於內地註冊登記時要視乎自身企業的需求及條件限制,註冊前亦需充分了解兩地法律制度差異。

    吳愛華表示,近年澳門商標申請數量穩步增長,反映本地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日漸增強。日後政府將進一步助本澳中小企了解內地及國際市場知識產權域情況及加強培訓,合力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

資料來源:2016年7月21日《澳門日報》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