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路、是景、更是心靈紐帶 高宗余院士談「走近橋樑」

由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大師系列講座特別場「走近橋樑」於2022年9月29日下午在大學N101大禮堂成功舉行。本場講座邀請到橋樑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高宗余院士主講。

article0929205848 1

高宗余院士主講

出席是次講座現場人員包括:中鐵大橋勘察設計院董事長黃燕慶、總經理陳德柱,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王騰飛、海外部部長皮漢萍、科技部部長(院士辦公室主任)梅大鵬,中國中鐵橫琴領導小組前方工作組組長周江龍,中鐵大橋院海外部澳門項目經理侯鵬飛,澳門科技大學副校監、校長李行偉,校董會副主席黃如楷,副校長唐嘉樂,校董會秘書長陳季敏,校董蘇香玫、林志軍、陳志玲,諮詢委員會委員區金蓉以及澳科大師生教職員等。

article0929205848 1

講座現場合影

李行偉校長為講座致歡迎辭,感謝高宗余院士為澳科大師生帶來精彩的專題演講,並頒發澳科大榮譽聘書予高院士。

article0929205848 1

李行偉校長(左)向高宗余院士(右)頒發榮譽聘書

article0929205848 1

李行偉校長(左)向高宗余院士(右)致送紀念品

講座伊始,高院士從「橋是什麼」切入講題,以自然界和動物界的橋樑案例為同學們打開關於「橋樑」的新視角。高院士提到,古今中外,橋樑都不只是滿足人類跨越天塹的交通需求的工具,無論是經典詩詞中的「康橋」還是浪漫傳說中的「鵲橋」,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橋樑在提供社會價值的同時兼具深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由此,高院士從中國現代橋樑發展歷程講起,自最初的建成學會、自主探索階段到今天全面掌握建橋技術,中國通過七十餘年的不斷努力已經在橋樑建設領域取得了跨越性發展,為世界橋樑先進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隨後,高院士指出高性能材料是大跨度橋樑建設的關鍵支撐,其中在橋樑鋼這一自主研發材料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國橋樑建設實現從被「卡脖子」到技術引領地位最有力的助推器。接著,在橋樑結構、建造方法和裝備方面,高院士詳細介紹了橋樑受力型態和四種基本橋型結構,結合示意圖並列舉各種橋型的典例,為同學們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中國橋樑建設方案的先進性和可行性。此外,高院士還從高效橋樑結構、高性能材料、橋樑智能建造和追求橋樑品質四個角度提出了對於橋樑技術發展的展望。

在問答環節,同學們提出了海底隧道是否能完全代替橋樑的問題。高院士從經濟和技術兩方面詳細地比較了橋樑和隧道的不同特點,表示最終選擇還需根據現實情況進一步分析。講座最後,高院士引用《斷章》一詩來結尾,表達了對中國橋樑發展和研究進程的美好希望和鼓勵。

 

聯繫我們

通識教育部辦公室(A104)
聯絡電話:(853) 88972114 / 88972819
電子郵件:dgs-ad@must.edu.mo
地  址:澳門氹仔偉龍馬路
     澳門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