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澳門新媒體與社會調查報告》於澳科大舉行發布:傳統媒體使用率按年降13%

2024年5月8日,《2024澳門新媒體與社會調查報告》發佈會於澳門科技大學舉行。本次調查項目由澳科大澳門傳媒研究中心主持,中心自2016年開始進行澳門居民新媒體使用習慣年度調查,2017年開始進行澳門青年思潮年度調查;2022年,兩項調查合併為「澳門新媒體與社會調查」。合併更名後的調查項目,一方面繼續關注澳門居民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和社會心態,另一方面亦結合每年澳門社會生活領域的熱點議題、學界關注熱點等,引入新的內容。本年度調查關注的熱點為社會醫療與居民健康。

本次參與調查的澳門居民共計1,000人,受訪者的年齡、性別比例與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所公佈人口普查資料相一致,保證了調查結果的代表性。調查結果顯示,澳門居民新媒體使用率進一步提高,其中社交類新媒體成為公眾最常用的媒介類型。相較於往年,傳統媒體使用率下降了約13個百分點。從人群差異上看,男性、青年群體、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更常使用新媒體,傳統媒體使用人群則繼續維持老齡化趨勢。

與2022年相比,澳門居民使用微信、Facebook和Youtube的頻率顯著增加,而更少地使用中國本土的弱社交性應用程式(如微博、小紅書)、海外的強社交性應用程式(如Twitter、Line)。從新媒體的功能使用特徵上看,澳門居民使用最頻繁的功能是「點讚」,而從不使用「發帖」功能的居民比例最高,這意味著居民更傾向於使用低捲入度的新媒體功能。

本次調查還從政府信任、社會評價和心理健康等維度調查了澳門居民的社會心態。在後疫情時代,澳門居民對經濟和社會的復蘇持有積極態度,其中青中年群體的信心更為顯著。這種信心可能與他們對政府的高度信任有關,調查發現居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水準最高,其次是對澳門政府,這表明政府的公信力在澳門居民心中佔據重要位置。從社會評價來看,澳門居民對澳門過去十年社會變化的評價普遍積極,尤其是在法治和經濟狀況方面,這可能與政府的有效治理和澳門經濟的穩健發展有關;然而,住房狀況的評價相對較低,這指向了社會中仍需解決的問題。心理健康方面,澳門居民的整體狀況良好,其中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與復原力評分最高;然而長者群體的心理健康和復原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提示了社會需要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

調查還發現,媒體使用對澳門居民的社會心態產生了顯著影響。傳統媒體和休閒娛樂類媒體的使用增強了對政府的信任和社會的積極評價,而社交類新媒體的使用則可能因為資訊的混雜性而降低了社會評價和心理健康水準。這表明媒體內容的性質和品質對居民的心態有重要影響。

在後疫情時代與大灣區醫療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本次調查還重點關注了澳門的社會醫療與居民健康議題。調查發現,近九成參與調查的受訪者都選擇了在澳門本地看病,11%的澳門居民選擇了在內地就醫,2.1%的澳門居民選擇了在香港就醫。

五成左右的澳門居民都較為熟悉各項醫療政策,其中,「電子醫療係統」和「電子醫療券」是澳門居民較為熟悉的醫療政策,而不熟悉「醫療轉介」和「離島醫療綜合體服務」政策的澳門居民佔比最高,說明澳門政府頒布的各項醫療政策還需要加大力度持續宣傳。總體來說,澳門居民對澳門政府頒布的各項醫療政策都較為支持,其中最受支持的是「電子醫療係統」,「離島醫療綜合體服務」相較而言最不受支持。超過七成的澳門居民都使用過澳門的電子醫療系統,即一戶通中「我的健康」功能。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預約門診服務」功能,最低的是「查看醫生檢查證明書」功能。

從獲悉醫療政策的途徑來看,社交媒體、和家人朋友的線下聊天以及電視是澳門居民獲悉醫療政策的主要途徑;同時,各種管道的媒體接觸都能加強公眾對醫療政策的支持。其中,通過紙質媒體、社交媒體、電視和廣播的資訊獲取均能提升澳門居民對醫療政策的認知程度,並進而提高他們對醫療政策的支持度。和家人朋友的線下聊天並不能增加對政策的瞭解,但亦能提升公眾的支持力。

本次調查延續了該系列項目對澳門居民媒體使用、社會心態的關注與分析,致力於為澳門政府及學界提供重要參考資料、為澳門的公共健康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更將以此積極參與公共健康領域的全球對話。

出席論壇嘉賓及老師們

現場學生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