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梵蒂岡宗座圖書館聯合主辦的「明珠星氣,白玉月光」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地圖文獻珍藏展暨第二屆「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國際研討會,7月29日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大樓N101舉行。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蘇朝暉先生、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徐婷女士、中國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綜合部主任李振華先生、聖羅馬教會檔案館暨圖書館館長讓-路易∙布魯格斯總主教、天主教澳門教區黎鴻昇主教、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改革輔助處處長黃逸恆先生、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講座教授共同為開幕式剪綵。活動得到了澳門基金會、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和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的贊助。
活動展出近百件從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數以百萬計的館藏中精心挑選出的古地圖和文獻珍品,這些珍品不僅是第一次走出梵蒂岡來到澳門公眾的面前,而且還是這所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的館藏首次在兩岸四地展出。展品的創作年代從12世紀到19世紀,其中包括著名的葡萄牙製圖師里貝羅1529年創作的世界地圖,堪稱地理大發現時代的頂峰之作之一;1602年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刻本,該圖存世只有六件,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是保存狀況最好的一件;1634年湯若望《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是目前所見傳世最早的包括南極區在內的大型中文全天星圖,該圖長逾五米,視覺效果極具震撼力;1667年基歇爾《中東至中國和北亞路線圖》繪製了歷史上的「一帶一路」,圖中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正是澳門。
圍繞展品及其主題,主辦方於7月29日至30日期間假澳科大圖書館大樓N101召開為期兩天的國際研討會,邀請中西文化交流史專家、古地圖專家和文獻專家進行學術研討並共商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古代中國對本國、別國和宇宙的認識;二)古代西方對東方的想象和探索;三)西學東傳與東學西引;四)早期來華來澳傳教士;五)禮儀之爭與澳門;六)其他相關議題。研討會首日第一場主旨發言後,大會更安排了一場40分鐘的「東西望洋五百載,重聚濠鏡展新圖」的對話環節,由著名學者錢乘旦教授主持,吳志良博士、布魯格斯總主教、鄒逸麟教授、余東研究員、龔纓晏教授等國內外一流學者分別作為梵蒂岡、中國內地和澳門學者進行學術對話,異彩紛呈。
吳志良博士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澳門在東西方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留下的歷史遺存,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這一歷史文化資源,需要更多人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去系統化和深入挖掘。澳門歷史研究多年來在史料整理、出版方面碩果累累,但圖像資料的搜集明顯滯後,近年來才引起較大的關注。澳門科技大學積極地在各地檔案館、圖書館大規模收集和整理出版散落的與澳門相關的古地圖,是學術界一大善舉,也是對澳門的一大貢獻,希望科大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繼續下去,也希望收穫更豐碩的成果。他認為,在澳科大的努力下,「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這次研討會不僅延續了第一屆高標準的學術品質,還與梵蒂岡宗座圖書館進行合作,說明以澳門為橋樑的近五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和對話在繼續進行,並在新時期發揚光大。
來自梵蒂岡的布魯格斯總主教介紹了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的歷史、館藏和此次展覽的展品。他表示,自從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澳門定居至今的近五百年間,澳門在東西方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乎從未間斷。本次展覽是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和澳門科技大學(MUST)之間的合作的第一個成果。衷心希望澳門在未來,繼續作為中西交流的中心,為東西方之間的對話搭建橋樑,同時,也希望公眾享受到這次歷史性展覽帶來的豐碩成果。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嘉樂博士代表科大發言時表示,科大圖書館在滿足本校教學和科研需要的同時,還對澳門公眾提供服務,並積極參與兩岸四地和國際性的圖書館資源共享與合作項目。此次展覽和會議是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領導的澳門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課題「全球史與澳門」下面的「澳門歷史地圖研究」項目第二期的一個組成部分。項目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科大圖書館負責具體籌劃和執行,計畫用若干年的時間,以全球史觀搜集十六至十九世紀以來與澳門有關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所收藏的中西方古地圖,對其進行高精度複製、整理、研究和出版。目前項目已經蒐集地圖1,500張,並以原大小高精度複製了500張,並已成功建置供公眾查詢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資料庫,現正加緊進行數據製作,即將對公眾開放。
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是供教宗使用的圖書館,彙聚了有史以來人類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寶藏。現代宗座圖書館重建於十五世紀,是西方世界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藏書機構之一。該館通過來華傳教士收集了大量手稿、地圖、圖像和典籍,其中絕大多數資料都是以澳門為東西交流的中轉站,或是創作、出版的地點,並對中國和歐洲雙方的文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過程強而有力地證明了歷史上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獨特而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