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橋樑專家鳳懋潤先生作客澳科大談「橋樑工程建設的中國故事」

許敖敖校監顧問(左)向鳳懋潤總工程師(右)致送紀念品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2018-2019學年第一場科技大師系列講座於9月5日在澳科大N101禮堂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著名橋樑專家鳳懋潤先生談「橋樑工程建設的中國故事」。澳門科技大學許敖敖校監顧問為本場科技大師講座致辭,並向鳳懋潤總工程師致送紀念品。

講座中,鳳懋潤總工程師從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橋樑談起,講述了橋樑發展在中國的進步與演變:在改革開放40年期間,中國總共建造了約51萬座橋樑,發展速度可謂史無前例;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廣珠地區最具聲望的四座大橋,都是通過貸款完成的,橋樑發展可謂歷盡艱辛。鳳總工程師無不感慨十多年來,中國橋樑技術在不斷的實踐錘煉之下,如今已經可以成功設計並建造55公里跨海港珠澳大橋。

鳳總工程師亦介紹了橋樑工程的三個基本元素:軸力、彎曲和曲線,並列舉了基本元素下橋樑工程的四種橋型:梁式橋、拱式橋、斜拉橋和懸索橋。他舉例最有名的「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是世界首度跨徑超越千米的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群樁根數共131根,樁徑2.5米或2.8米,樁長117米或114米,橋樑建造難度可想而知。經過四十年的不懈努力,現今中國建橋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中國已經建設了一批國際一流的橋樑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的科研成果,並鍛造了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中科院徐冠華院士曾說「中國橋樑建設是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鳳總工程師引用這句話概括了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地位。他也指出雖然中國公路橋樑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但技術上其實仍有不足、短板和軟肋,已建工程也面臨著耐久性的嚴峻考驗,運維管理的技術進步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