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再次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國家教育部網站日前正式公佈了2018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獲獎名單,其中澳門科技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榮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為港澳地區該年度唯一獲得此殊榮的高校,這也是澳科大繼2014年後第二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此榮譽。

澳科大校長兼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良講座教授

澳科大此次獲獎的項目為「抑制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的新機制研究」,合作完成單位還包括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復旦大學。第一完成人為澳科大校長兼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良講座教授,其他完成人包括復旦大學藥學院沈曉燕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中醫藥轉化醫學研究所劉中秋所長、澳科大中醫藥學院周華副院長、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梁麗嫻助理主任、范星星助理教授、羅培副教授、李婷副教授、藥學院謝瑩副教授、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蕭文鸞教授、姚小軍教授、黃錦偉副教授、副校長兼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姜志宏講座教授、藥學院朱依諄院長及廣州中醫藥大學盧琳琳教授。此獲獎項目主要圍繞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這一類風濕關節炎和癌症臨床常見難治疾病的共同病理環節,集成和應用多學科的先進技術與方法,結合中醫藥臨床經驗,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性研究,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前排左起:梁麗嫻助理主任、周華副院長、校長劉良講座教授、蕭文鸞教授、羅培副教授、李婷副教授;
後排左起:謝瑩副教授、黃錦偉副教授

澳門科技大學自創校以來致力發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注重科研與澳門特色結合,打造優勢研究領域,先後成立了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為澳門培育愛國愛澳優秀創新人才,並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最近,澳科大獲批開辦內外全科醫學學士學位課程,現正進行招生並將組建成立醫學院,結合現有的中醫藥學院、藥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及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發揮協同力量,進行跨學科的交叉研究,促進醫學領域的科研,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

「抑制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的新機制研究」取得了具突破性意義的研究成果,不單獲國家頒發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更獲得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肯定和評價。此研究首次揭示了分選連接蛋白10(SNX10)基因和NF-κB信號通路在類風濕關節炎骨侵蝕病理中的關鍵作用,為解決該類疾病患者骨破環的世界難題開闢了新途徑。

澳科大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先進儀器及系統進行科研實驗

此研究的另一項突破就是首次發現抗關節炎中藥活性成份黃酮類化合物在腸道內存在著代謝調控新機制——「腸局部循環」,使藥物在腸道內因局部循環而延長滯留時間,增強療效,並據此首創了「肝腸第三循環」的藥物代謝研究新模式,該模式彌補了原有肝腸循環和腸腸循環的不足。同時,亦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藥物體內代謝「旋轉門理論」,並以此闡釋了抗關節炎中藥活性成份在體內代謝調控新機制。該理論有助於解決中藥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時黃酮類藥效成分難吸收的難題,獲國際著名學者密歇根大學Stephenson教授等對該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

此研究項目還首次發現了中藥血根碱通過作用於「氧化酶3-氧自由基-蛋氨酸還原酶A」軸而誘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蛋白降解或抑制細胞代謝而抗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的新機制,這為解決小細胞肺癌靶標藥物治療耐藥性的世界難題開啟了新方向。此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的抗氧化研究期刊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以封面論文發表。該種藥物作用新機制已被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多位著名學者所證實和認同。

教育部科技獎經教育部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獎勵委員會審定和教育部批准,本年度共有318項/人獲獎,分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及青年科學獎四個大類,是僅次於國家三大獎的教育部科技獎項。自然科學獎主要獎勵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作出重要科學發現的個人和單位。港澳地區有五所高校的項目獲獎,其中澳門科技大學的「抑制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的新機制研究」項目獲得自然科學奬一等獎,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分別獲得一項自然科學奬二等獎,香港中文大學獲得一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