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辦十字門法學論壇:法律、禮教與風俗—基於文化多元的視角

由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主辦,澳門基金會、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贊助的十字門法學論壇總第四十八場(2018-2019學年第四場)於日前在澳科大N座214室舉行,本場論壇主題為「法律、禮教與風俗——基於文化多元的視角」。論壇邀請到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梁治平高級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邱澎生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章永樂副教授擔任報告人,澳科大法學院畢經緯助理教授和謝耿亮助理教授擔任論壇與談人,論壇由澳科大法學院何志輝副教授主持。現場逾百名師生出席。

合影左起:方泉執行副院長、章永樂副教授、梁治平研究員、邱澎生教授

論壇開始前,法學院方泉執行副院長向論壇校外嘉賓致送紀念品並合影留念。論壇中,法學院何志輝副教授首先概括介紹了法律、禮教與風俗的論題關係,然後分別由梁治平研究員、邱澎生教授及章永樂副教授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法律、禮教與風俗關係做了深度的介紹。

梁研究員以「禮俗與法律:一個歷史的視角」為主題,從歷史角度梳理了中國法律文明史上禮俗與法律的早期關係;著重介紹清末變法修律期間「禮教派」和「法理派」,圍繞禮俗與法律問題而展開的論戰;最後談到當代中國推進法治建設時對於法治與德治關係的辯證關係。邱教授的發言主題是「在市場與道德之間:明清『商業習慣』與『禁止把持』律例的互動」,指出明清律例關於禁止把持的商法規範,所涉的「把持」實際就是壟斷,其基本理念是在禮教層面如何理解「均」這樣一個連帶道德問題的市場問題。章副教授以印度法為例來闡釋法律多元的歷史演化,通過梳理東印度公司的權屬演變來論證大英帝國如何製造法律多元,論證從18世紀強法律多元到19世紀弱法律多元的歷史變遷,對主題「帝國如何製造法律多元:以英屬印度為中心的比較考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與談人畢經緯助理教授以「古羅馬的『法(ius)』與『習俗(mos) 』:比較法律史的視角」為題,指出羅馬帝國也有當時的法律多元,從三位嘉賓所述的上述例子引申出可以比較近代以來的情況。謝助理教授則指出法律、禮教與風俗三個論題的內在邏輯關係,針對三個關鍵字能否框在「社會轉型」這個框架內提出自己的一系列判斷。

論壇現場合影

法學院生積極提出問題與各位嘉賓互動,本次論壇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