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II》第十二講—丁健院士談《腫瘤藥物治療70年》

丁健院士

  澳門科技大學2011/2012學年《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II》第十二講,於2012年5月2日舉行,主講嘉賓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新藥研究專家丁健先生。演講主題為《腫瘤藥物治療70年》。
  首先,丁院士向同學們普及了一些腫瘤癌症基本常識。他用對比的方式先介紹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腫瘤患者的比例,也介紹了中國和世界的幾種基本的腫瘤的類型。同時,丁院士還旁徵博引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腫瘤的演變歷史,詳細的解釋了百餘年來腫瘤高發的原因——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巨大的改變引起人體內因的變化。接下來,丁院士具體介紹了腫瘤的定義、腫瘤的來源與命名,腫瘤的生物學特徵和腫瘤的特性—自身異質性。隨後,丁院士向我們還介紹了從古代到現代腫瘤的治療措施和腫瘤藥物發展簡史。
  丁院士其次介紹了現有的傳統抗腫瘤藥物。這其中包括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物,比如70年前——氮芥(首個抗腫瘤藥物)等,除此之外還有抗腫瘤抗生素和包括紫杉醇與紫杉特爾以及喜樹這樣的天然抗腫瘤藥物的開發。
  介紹完基本的腫瘤知識和藥物,丁院士開始深入談及腫瘤的最新治療方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在目前上市的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中,丁院士主要介紹了靶向HER2的單克隆抗體——Herceptin,靶向BCR-ABL的小分子抑制劑——Gleevec,還有首個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單克隆抗體—— Avastin ,之後詳細介紹了細胞信號傳導的運轉過程,以及對抗腫瘤血管新生的饑餓療法。
  在隨後的生物標誌物與個體化治療中,丁院士指出,腫瘤的高度異質性是採取個體化治療腫瘤的主要原因。而生物標誌物分為診斷生物標誌物、預後生物標誌物、療效預測標誌物、療效監控標記物四種,這樣的分類研究加速了新藥的研發進程。
  在第五部份挑戰與展望中,丁院士主要強調了兩點挑戰,一個要對腫瘤的抗藥性加以重視,另一個是,無論是傳統抗腫瘤藥物還是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都存在著自身的毒副作用,在運用臨床中要注意。在展望中,丁院士為同學們介紹了一些治療腫瘤的候選新藥,為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講座的最後,在回答同學的提問時,丁院士講到中藥在腫瘤治療中也可以發揮很好的療效,可以幫助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整場演講深入淺出,引人思考,令同學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