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資訊科技學院舉辦學術研討會

為了慶祝澳門科技大學成立18周年,澳門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學院於2018年3月29日在N座221室舉辦學術研討會,幷特別邀請了IEEE(SMC)前任主席Daniel S. Yeung、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齊冬蓮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梁曉燕教授、北京郵電大學楊大全博士擔任本次研討會的演講嘉賓共襄學術盛舉。資訊科技學院院長張渡教授, 助理院長李建慶教授以及師生共5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

Daniel S. Yeung教授的演講題目是“Sensitivity-Based Robu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Stacked Autoencoder”, 楊教授介紹了深度學習在許多應用中取得的優異成績,但一些研究表明深度學習演算法在對抗環境中的脆弱性。對樣本的微小失真容易導致錯誤分類。提出了一種魯棒學習演算法,將其誤差和靈敏度降到最低。靈敏度被定義為由於輸入的微小波動而導致輸出的變化。由於所提出的演算法不僅考慮了精度,而且考慮了穩定性,期望能得到一種更魯棒的對擾動輸入的自動編碼器。然後對我們的方法的性能進行了評估,並與傳統的疊置式自動編碼器進行了比較,並在精度、魯棒性和時間複雜度方面進行了自動編碼。此外,實驗結果還表明,當訓練集受到污染時,所提出的學習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接下來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齊冬蓮副院長以《微電網自治運行的分散式估計與二次控制》為題進行了演講,齊副院長在報告中提出在以光伏電源為主的自治微電網中,考慮到光伏電源的高滲透性、地理分散性及其本身的出力間歇性等特性,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控制演算法以實現分散式電源與負載之間的即時功率平衡。為此,她提出一種分散式演算法以估計微電網中電源與負載之間的功率差值,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有限時間收斂演算法以控制光伏電源之間的協同出力,並同時調整因功率不平衡引起的頻率偏差問題。另外齊副院長還提出分散式估計演算法和二次控制策略是一種完全的分散式、去中心化的演算法,光伏電源從而能夠通過本地的通信網路感知微電網的全域資訊並實現自組織運行。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梁曉燕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高功率超快鐳射的發展及其應用》,演講中梁教授介紹了高功率超快鐳射的發展及其應用。高功率超快雷射脈衝持續時間(10-12秒)和fs (10-15 s)發展很快,近來其最大峰值功率已達到1015w,脈衝持續時間小於30 fs。這種雷射器是用來研究高強度物理的。同時,二極體泵浦高重複率ps/fs雷射器產生了近kW的平均功率,應用於科學、工業和生物醫學領域。

最後北京郵電大學楊大全博士以《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Q-factor photonic crystal cavity sensors》為題進行演講,演講中楊大全博士介紹了自光子晶體物理概念,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被提出以來,隨著微納加工製備技術的發展,各種光子晶體器件在理論、實驗和應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其中,光子晶體感測器作為一種新型的微納感測器,由於其典型的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回應迅速、抗幹擾、可微型化、可複用以及可集成度高等優勢,目前關於光子晶體感測器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研究內容的熱點之一。與此同時,由於光子晶體的特殊優越特性,光子晶體被認為是未來的光-半導體,因此光子晶體在未來光子集成和集成光路應用方面也是一種首要選擇。其中,高集成低功耗高靈敏度微納集成感測器網路也是未來實現處處感知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描述: 10.100.3.31fi校慶20183月29日總結WeChat 圖片_201804041155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