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春主講“中葡關於澳門回歸的談判歷程”

9月30日下午,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及通識教育部主辦的2021/2022學年第2場“澳門社會”系列講座,邀請大學國際學院于會春助理教授線上主講“中葡關於澳門回歸的談判歷程”。

于會春首先介紹澳門問題的由來。1513年,葡萄牙人喬治·歐維治(Jorge Alvares) 作為第一位由海路來華的歐洲人,揭開了關於澳門問題的序幕。1535年,葡萄牙人在澳門停靠船舶,進行貿易。1553年,葡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並於1557年起在澳門定居。1840年鴉片戰爭後,葡人乘清政府國力虛弱,乘機侵佔澳門。其後,雙方於1862年簽訂《中葡和好通商草約》,1887 年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此,澳門始終存在事實主權和法理主權的分離。此後,葡方一直治理澳門並把澳門劃為葡領土。1976年,葡萄牙憲法始規定澳門是葡管轄下的特殊地區。

于會春指出,中葡關於澳門回歸的談判始於1979年2月中葡兩國建交,當時雙方曾就澳門問題達成原則諒解,確認澳門是中國的領土,定將歸還中國,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1985年,葡總統恩尼斯訪華時,兩國領導人就解決澳門問題進行了友好磋商,並同意於近期內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澳門問題舉行談判,自此,中葡談判拉開序幕。于會春詳述了談判雙方的代表團成員、談判目標、工作小組的工作細節等問題;就談判雙方中的衝突與合作,如回歸時間、國籍、共贏性議題等方面進行講解。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談判正式在北京舉行,至1987年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草簽,兩國政府代表團在此期間共舉行了4輪會談,歷時9個月,就全部有關澳門協定的文件達成了共識。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總理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88年1月15日,兩國代表在北京交換了聯合聲明的批准書,聯合聲明開始生效,澳門進入了過渡時期。

于會春總結了中方談判風格與策略:第一,準備充分,主場“作戰”;第二,團結各方力量,建立統一戰線;第三,實質議題上堅持原則,非實質議題上高度靈活;第四,高情景結合低情景,注重發展與談判對手的良好關係/“老朋友策略”;第五,充分利用談判時限(人為最後時限、實際最後時限和象徵時限)。葡方的談判風格與策略則是:第一,務實,深諳小國“生存之道”—“不歧視原則”;第二,善用弱勢地位,化被動為主動。于會春認為國際社會中的外交談判並不總是零和性質,雙贏的結果是存在的,澳門回歸談判就是例子。而衝突和共同利益是整個談判結構中互相依存的兩個部份,競爭與合作也是一體兩面。談判中要堅持平等和公平原則,互相讓步是解決衝突和達成協議的基礎,這樣有助改善全球政治的行為和品格。

講座吸引來自國際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商學院、資訊科技學院等200多名學生於線上聽講。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自2010年起定期舉辦“澳門社會”系列講座,邀請澳門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蒞校演講,該系列講座至今成功舉辦過百場,已成為品牌性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