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濠江新語博士論壇徵稿啟事

濠江新語博士論壇是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品牌活動,從2018年至今已歷三屆,在澳門學界廣獲好評並受社會各界關注。

本論壇以在讀博士生自主開展學術交流和研討為主,由導師和相關領域專家現場點評指導,程序為“向論壇投稿-初評-現場報告-專家點評-修改-期刊投稿”,旨在為在讀博士生提供一個高起點、多領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台,拓寬在讀博士生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訓練學術寫作,促進優秀研究成果的發表與交流,提升博士生培養水平。

本屆論壇暫定於2022年2月舉辦(具體時間待定),現誠邀相關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惠賜稿件。具體要求如下:

一、參加對象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全體在讀博士研究生。

二、稿主題

本屆論壇設“鄭觀應思想研究”、“唐廷樞與洋務運動”以及澳門史研究相關主題,請參會作者按主題撰寫論文。

三、時間安排

論文提交截止時間為2022年1月20日。

論壇形式

1.經專家組前期評審,選出10-15篇入圍論文並評獎。

2.入圍作者於論壇現場宣讀論文,由專家進行提問、點評。

五、點評專家

林廣志教授、李憑教授、郝雨凡教授及田衛平總編輯。

六、獎項設置

論壇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勝獎若干名。

、格式要求

論文請用繁體中文(8000-12000字含註釋)或英文(6000-8000字含註釋)撰寫,並附300-500字摘要、3-5個關鍵詞及簡要作者簡介。參引文獻採用腳註(頁下註)形式。詳見附件:《格式要求》。

、投稿方式

來稿請以Word電子文檔形式發至會務組郵箱113481236@qq.com,郵件請註明“姓名+年級+專業(濠江新語博士論壇投稿)”。如有疑問,煩請聯絡濠江新語博士論壇會務組聯繫人:

(會務安排)楊 格:郵箱15210341252@126.com,電話(+853)63829284

(投稿安排)沈曉鳴:郵箱113481236@qq.com,電話(+853)62790938

附件:格式要求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

濠江新語博士論壇會務組

2021年10月16日

附件:

格式要求

(一)關於標題、內容摘要、關鍵字及作者簡介。

(1)標題要簡短,儘量不使用副標題,以20字爲限。

(2)內容摘要300-500字,用第三人稱,簡述主要觀點和基本結論,不要作自我評價。

(3)關鍵字3-5個,以能迅速、準確地搜索到該篇論文爲原則。

(4)作者簡介內容依次爲:姓名,性別,出生年,院系,年級,專業。

 (二)關於引文註釋。參引文獻採用腳註(頁下註)形式,用阿拉伯圈碼統一編碼,編碼置於引文右上角。具體如下:

一、普通圖書

標註項目與順序:(1)責任者與責任方式;(2)書名;(3)卷冊;(4)出版地點(城市);(5)出版者;(6)出版時間;(7)頁碼。

孔飛力:《叫魂》,陳兼、劉昶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第207頁。

戴裔煊:《〈明史·佛郎機傳〉箋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6頁。

馮玉祥:《我的讀書生活》,三戶圖書刊行社,[出版時間不詳],第8頁。

參閱張樹年主編:《張元濟年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6章。

二、析出文獻

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析出文獻名;(3)文集編者;(4)文集題名;(5)卷冊;(6)出版地點(城市);(7)出版者;(8)出版時間;(9)頁碼。

(一)文集

黃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銘》,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第10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82頁。

陳序經:《教育的中國化和現代化》,楊深編:《走出東方——陳序經文化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第208頁。

唐振常:《師承與變法》,《識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頁。

(二)書信集、檔案文獻匯編

《複孫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編註:《蔡元培書信集》上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頁。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狀況報告》,1927年10月,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政治報告選輯(1927—1933)》,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頁。

(三)序跋、後記

李鵬程:《當代文化哲學沉思·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頁。

樓適夷:《讀家書,想傅雷(代序)》,傅敏編:《傅雷家書》(增補本),北京:三聯書店,1988年,第1頁。

三、古籍

一般情況下,引證古籍標註項目與順序:(1)責任者與責任方式;(2)書名;(3)卷次;(4)部類名及篇名;(5)版本;(6)頁碼。

何晏註,邢昺疏:《論語註疏》,四部備要本,卷14,第5頁。

何璘:《澧州志林》卷23《書李自成傳後》,乾隆十五年刻本,第31-34頁。

萬曆《廣東通志》卷24《郡縣志十一·廣州府·人物二》,第2頁。

袁大化修,王樹楠等撰:《新疆圖志》卷48《禮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443頁。

《明史》卷282《儒林一·羅欽順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7237頁。

歐陽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囈》,謝興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5頁。

《資治通鑒》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6293頁。

《通典》卷54,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508頁。

四、期刊、報紙

(一)期刊

引證期刊中的文章,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文章名稱;(3)期刊名稱(出版地);(4)卷冊號及出版日期;(5)頁碼。

吳豔紅:《明代流刑考》,《歷史研究》(北京)2000年第6期,第34頁。

王晴佳:《中國二十世紀史學與西方——論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新史學》(臺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頁。

(二)報紙

引證報紙中的文章,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文章名稱;(3)報紙名稱;(4)出版日期;(5)版次。

《同業行規問題》,《申報》1930年10月31日,第9版。

《論東亞事宜》,《清議報》第2冊,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影印本,總第89頁。

五、外文文獻

(一)引證外文文獻,原則上應使用該文種通行的引證標註方式。

(二)引證英文文獻的標註方式:

1.引證專著(編著、譯著),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書名(斜體);(3)出版地點;(4)出版者;(5)出版時間;(6)頁碼。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92, pp. 19-28.

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 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

T. H. Aston and C. H. E. Phlipin (eds.), The Brenner Debate: Agrarian Class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e-Industrial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35.

2.引證期刊中的文章,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文章名稱;(3)期刊名稱(斜體);(4)卷期號;(5)出版時間;(6)頁碼。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 Modern China , vol. 19 , no. 2 (April 1993) , pp. 199-215.

3.引證文集中的析出文獻,標註項目與順序:(1)作者;(2)文章名;(3)編者;(4)文集名(斜體);(5)出版地點;(6)出版者;(7)出版時間;(8)頁碼。

R. S. 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 in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on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79.

六、未刊文獻

(一)學位論文

方明東:《羅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2000年,第67頁。

(二)會議論文

中島樂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訴訟個案研究》,國際徽學研討會論文,安徽績溪,1998年,第9頁。

(三)未刊手稿、函電等

《蔣介石日記》,毛思誠分類摘抄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陳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縮微膠捲,俄羅斯當代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藏,495/74/290。

《傅良佐致國務院電》,1917年9月15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北洋檔案1011-5961。

七、其他

(一)同一文獻再次引證時可以將出版信息(出版地點、出版者及出版時間)省略。

戴裔煊:《〈明史·佛郎機傳〉箋正》,第8頁。

(二)再次引證同一文獻時,第二責任者(譯者、點校者)可以省略。

孔飛力:《叫魂》,第210頁。

(三)析出文獻再次引證時,可以根據情況將論文集、資料集、檔案集的編者省略。

陳序經:《全盤西化的辯護》,《走出東方——陳序經文化論著輯要》,第280-283頁。

(四)轉引文獻,須註明原文獻出版信息。

《寧波罷市風潮》,《新聞報》1919年6月9日,第2張,第2版,轉引自馮筱才:

《罷市與抵貨運動中的江浙商人:以“五四”、“五卅”爲中心》,《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