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聞局】下環街居民現狀調查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委託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進行的「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已順利完成入戶普查及匯總分析工作,調查成功率高達8成;結果顯示,該區多為老街坊、老商戶,並普遍認同「重建發展」、「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此3種重整模式較適合下環街區,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日後推動舊區重整工作時,以「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為主,同時致力保護社區原有風貌及紋理。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代表譚光民及劉榕、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項目統籌楊日科及助理教授盛妮於1月31日出席記者會公布是次調研結果。

為掌握本澳各舊區資料和居民對舊區重整的訴求,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繼2007年的「祐漢新村居民現狀調查研究」後,於2009年第四季進行的「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以下環街及李加祿街(由河邊新街至下環街的一段)約75幢樓宇共1,606個住宅單位及商舖為調查對象,收集該區人口特徵、住宅及商舖資料、居民對私人物業公共部份維修保養及對社區重整及環境的意見等資料。

下環街以老街坊老商戶為主

研究報告分為住戶及商戶兩大部分,在住戶及住宅單位方面,研究團隊訪問了1,165個住宅單位,合共回收1,140份住戶問卷數目,成功率達85%。受訪住戶中,超過9成為本澳永久居民,約56%為45歲及以上,中老年化程度較高;6成人每月雖有固定工作收入,但多為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階層;而且,860個受訪住戶為自住業主,6成人自置物業16年或以上,可見該區以老街坊為主。

另一方面,團隊亦成功訪問了179個商舖單位(包括一個工業單位),佔總數的75%,合共回收171份商戶問卷數目;受訪商戶中,業主及租戶各佔一半,且有65%業主自置物業達15年以上;從事的行業以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為主,商舖面積介乎200至1000呎,78.4%商戶僱用少於5名員工,以老商戶的中小企為多。

逾六成被訪者知悉舊區重整

報告結果顯示,在舊區重整認知程度方面,49.3%受訪住戶表示知悉整建修復,57.3%受訪商戶則表示知悉重建發展,但四種模式全不知悉住戶及商戶則各有39.4%及30.4%,調研團隊認為政府需考慮加強該區的舊區重整宣傳和推廣工作。

被問及認為哪一種模式最適合下環街區,受訪的1,140個住戶中,選擇「整建修復」、「重建發展」和「街道美化」這三個模式的人數相近,分別佔總住戶數的51.3%、51.1%和49.0%;而在受訪的171個商戶中,選擇「整建修復」、「街道美化」和「重建發展」的則佔總商戶數的49.7%、48.5%和46.2%。此外,逾七成的被訪者願意維修樓宇公共部份。

對現時下環街區的社區環境,包括交通狀況、環保及綠化工作和公共設施,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受訪住戶和商戶,遠多於滿意或非常滿意的。

調研團隊表示,數據反映下環街區以老街坊、老商戶為主,而且不論受訪住戶及商戶,均認為「重建發展」、「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也適合該區重整,並不是一面倒地支持某個重整基本模式,加上超過7成居民願意進行樓宇維修,以及贊同下環街區具有特色或歷史建築物。故此,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在對下環街區進行舊區重整時,以「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為主,而非大拆大建,以保護區內特色或歷史建築物,從而維持下環街區特有風貌、保存社區紋理和社區特色,同時認為政府應加強有關舊區重整的宣傳和推廣,以及進一步完善綠化休憩、康體等公共設施。

聯繫我們

辦公室:澳門氹仔偉龍馬路澳門科技大學O座707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1時,下午2時30分至6時20分

電話:(853)8897-1799

傳真:(853)2871-7322

電郵:isd@must.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