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辦
“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及陸地界線對澳門的意義”座談會


“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及陸地界線對澳門的意義”座談會現場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及陸地界線對澳門的意義”座談會於2016年1月11日下午在澳門科技大學A501會議室舉行。座談會出席嘉賓包括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兼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龐川教授,澳門經濟建設協進會楊道匡理事長,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林廣志學術總監,澳門理工學院李略副教授,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黃明健副教授。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明確澳門將擁有八十五平方公里水域管理範圍和新陸地界線,充分體現中央政府對澳門支持,為澳門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組織此次座談會,與會學者暢談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及陸地界線對澳門的意義。

  龐川協理副校長表示,這次中央明確了水域範圍,避免以前因界限不清導致與鄰近地區的管轄範圍重疊的問題,有助於澳門政府更好地管理好水域。劃定水域管轄範圍後,有助澳門內部更暢順地協調,徹底解決鴨涌河和內港的問題。此次劃定的水域屬於近海淺水域,特區政府可以規劃發展濱海休閒旅遊的元素,並借鑒舟山群島等發展海洋經濟的經驗,開發適合本地水域的海洋經濟。龐川指出特區政府把中央此次劃定水域的政策要用好用足,在管理上積累經驗,在法律上不斷完善,發展好現有水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發展更多元的海洋經濟形式。

  楊道匡理事長指出,對澳門特區政府來說,無論從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範疇看,明確習慣水域管理範圍最重要和最實際的作用,就是拓展澳門城市規模,為長遠以及多元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在明確澳門水域範圍之後,不僅港口、水域與海事有關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將更為清晰。從城市規劃建設角度來看,一些長期擱置的舊城區開發利用問題應該也可以順勢而解,尤其可以推動內港和路環沿岸一帶地段的重建開發。澳門區域合作的積極取態應該配合國家開拓海洋經濟的發展新策略,主動聯手與粵港的合作,共同建設環珠江口灣區“藍色產業帶”。

  林廣志學術總監指出,落實水域管理權,再一次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及其不斷發展的可能性;對澳門建設成為濱海城市,改善人居及旅遊環境具有戰略意義。同時,對澳門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和新場所,而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具可能性,對建立新型粵澳合作關係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略副教授認為,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及陸地界線,顯示“單一制國家”體制下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是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的有力基礎。落實水域管理範圍,對澳門既是利好,也是責任,管好用好是關鍵。

  黃明健助理院長指出,澳門是經濟發達的國際化城市,海洋文化深厚,與香山文化一脈相承,使澳門創造、積累了大量的海洋文化,形成了建設海洋文化產業的基礎。用優劣分析法(SWOT)對澳門建設海洋文化產業政策進行分析,其優勢是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雄厚的經濟實力;劣勢是海洋文化產業基礎薄弱;機遇是中央政府的大禮,明確水域管理範圍;威脅則是海洋生態環境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