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社文所博士生參加香山文化論壇2023

論壇海報

5月19日,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澳門科技大學唐廷樞研究中心、鄭觀應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香山文化論壇2023——‘近代香山人物民族認同與國家意識’學術年會”在澳門科技大學成功舉辦。來自招商局集團、開灤集團、上海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暨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上海市歷史學會、廣東歷史學會、廣州大典研究中心、中山市檔案館、中山市鄭觀應文化學會、澳門科技大學等機構近60位專家學者提交了57篇論文,就“民族認同與國家視野下的香山與澳門”“唐廷樞家族的家國情懷與實業強國”“鄭觀應的世界觀與強國夢”等展開深入研討。

論壇小結合影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22名歷史學博士研究生、13名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參加了論壇,並在分論壇做學術報告。35名博士生圍繞鄭觀應的生平事功、洋務舉措、人際關係、思想觀念等展開討論,不論從史料還是選題,都很好地擴充了鄭觀應研究內容,如陳慧旋的《“鄭觀應”與“鄭官應”——鄭觀應姓名使用考述》,劉敏的《鄭觀應筆下的“澳門故里”》,何丹的《鄭觀應與廣西警政建設》,毛禹霖的《鄭觀應電報自強思想的形成、內涵和特徵》,季雨潔的《鄭觀應與福澤諭吉海權思想比較研究》,于洋的《鄭觀應對在華基督宗教的認知及其治理主張》等。

參會博士生論文目錄

澳科大社文所將“鄭觀應研究”列為國際關係、歷史學博士課程必修科目,探索課程教育、學術訓練與學術發表的研究生培養體系。參加香山文化論壇就是這種培養體系的嘗試和階段成果。論壇上,來自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點評博士生的論文,指出優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博士生根據專家學者的修改意見進一步完善論文,不斷提高文章質量,提升自我學術能力。此外,澳科大社文所還與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合作,推出《澳門研究》第104期(鄭觀應研究專刊),刊發由澳科大博士研究生撰寫的10篇學術論文,進一步夯實了這種培養體系。未來,社文所還將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學生培養,推動學術發展。

參會博士生感言

毛禹霖

21級歷史學博士研究生

香山文化論壇是香山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盛會。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我有幸第二次參加論壇。在分論壇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就論文的史料收集和謀篇佈局給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我受益匪淺。這些寶貴的收穫不但有益於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論文,而且還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積累發表經驗。此次論壇。我還有幸參演了話劇《跟住唐廷樞學英文》,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近代香山人的報國之志。鄭觀應曾有言“民強國自強,道由策富致”,香山人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勇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研究。


陳慧旋

22級歷史學博士研究生

兒時在中山鄉土文化教材中初識鄭觀應,“國之盛衰系乎人”一句記憶猶新;如今在澳科大社文所聆聽林老師教授的“歷史學理論與方法”一課,遂有機會走近鄭觀應,閱讀其文、瞭解其事、再識其人。這是我與香山文化的美好邂逅,也是我學術研究之路真正的起點。問題提出與框架擬定,史料搜集與寫作方法,行文規範與巧思新意,林老師講授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本次參會的鄭觀應文章,從論文選題、寫作、修訂,到香山文化論壇進行報告,都離不開林老師的諄諄教導和細緻批註。此次學術訓練,似一把鑰匙打開了我進行歷史研究、走近香山文化的大門,衷心感謝林老師為我們提供的寶貴機會。


于洋

22級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

“問題意識”是學術研究的核心與靈魂。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價值,有的是解釋現象,有的是歸納規律,有的是解決問題,有的是預測未來,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問題意識”。林所長十分注重培養我們的問題意識與學術創新精神,並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上,將鄭觀應研究納入課程,對我們進行學術訓練。正是這種訓練,讓我一悟千悟、一通百通,為我打開了歷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一扇窗。感謝林老師和香山文化論壇提供的寶貴機會,讓我們有機會聆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未來有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


季雨潔

22級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

從唐廷樞到鄭觀應,從香山開埠到粵港澳協同發展,本次論壇帶給我的收穫頗豐,我作為社文所的一份子,非常榮幸能够全程參與此次論壇的會務工作,也非常榮幸能够在這個平臺向各位前輩和同儕學習求教,與大家切磋交流。文承一脉,歲月銘香山印記;史越千年,灣區涌嶺海潮音。我將會把本次論壇中收穫的新知運用到我的學習和科研中,拓展更廣闊的研究思路,為學術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會博士生與點評專家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