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座談會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關係專業人才培養

座談會現場合影

今年是澳門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開辦十週年,適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成立二十周年。為回顧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的開辦歷程、總結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的辦學經驗、探索“一國兩制”方針下澳門高校國際關係專業的學科發展和培養路徑,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研究生院於2023年6月14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221舉辦“‘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關係人才培養——澳門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開辦十週年”學術座談會,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發來賀函,會議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教授主持。

龐中英教授(左一)江時學教授(左二)獲頒“教育貢獻紀念狀”

錢乘旦、郝雨凡、江時學、龐中英、張振江等知名學者出席座談會,並就相關問題發表演講。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優秀畢業生代表楊崇蔚、張勝磊、姜程淞匯報交流了學業和職業,陳平博士代表社文所為錢乘旦、江時學、龐中英頒發“教育貢獻紀念狀”。

澳科大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是澳門高校較早開設的國際關係領域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全面掌握國際關係理論基礎及對外交流實踐的科學研究和綜合性專業人才,持續關注和跟蹤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動態。十年來,該課程招收國際關係與全球治理、中國與葡語國家關係、中外文化交流三個專業範疇學生83人、已畢業35人;十年來,一大批學科頂尖專家來澳科大授課、指導論文、參與學術研究和智庫建設;十年來,該課程持續優化培養模式,形成了特色、積累了經驗,成為華南地區國際關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博士課程之一。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賀信

2017年以來,課程結構對標一流高校,強調博士生培養的學科交叉性和學術前瞻性,鼓勵學生將歷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研究方法在國際關係課程學習及研究中加以應用;25位具有國際關係專業背景和交叉學科知識體系的國內頂級專家學者為相關科目授課、擔任博士生導師,錢乘旦、郝雨凡、江時學、龐中英、王正毅、仇華飛、張先清、馬建春、孫九霞等講授國際關係理論與研究方法,突出學以致用的原則,持續探索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除編輯出版多種出版物拓展學生的發表平台外,近年來,學生在SSCI、SCI和CSSCI收錄刊物發文量亦逐年增加;主動申請並承擔特區政府、橫琴政府、澳門基金會等課題數十項,為學生參與課題調查和研究,特別是加強學術訓練創造豐富機會。

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賀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程具有深厚的歷史學底蘊。2019年,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正式開辦,社文所引導和鼓勵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課程的學生選修、旁聽歷史學課程相關科目,在國際關係博士生培養和學術訓練方面,持續豐富中國近代史的知識氛圍、構建澳門史的知識體系、學習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並將鄭觀應及其《盛世危言》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科目的教學題材,指導學生研究鄭觀應的事蹟與思想,國際關係博士生圍繞鄭觀應的“世界觀”發表《鄭觀應與近代中國領事的設立和管理》《甲午戰爭前後鄭觀應的日本觀》《“天下”與“家國”——鄭觀應詩歌中的世界眼光與國族意識》等多篇學術論文,同時已有兩篇以鄭觀應研究為主題的國際關係博士學位論文通過答辯,為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出應有貢獻。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賀信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該課程開辦以來,打造了“一國兩制”方針下澳門特色的國際關係博士生培養模式,在推動澳門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尤其是助力澳門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做出了突出學術貢獻。專家及優秀畢業生代表針對課程對外交流合作、優化培養方法、修訂規章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強化人才質量等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並希望該課程未來繼續在推進澳門加強與東南亞、葡語國家的聯繫,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中國智慧、澳門力量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