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院長出席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說明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2019年第18期(2019年5月6日)刊登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第51/2019號批示),在澳門科技大學設立“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該課程是澳門歷史上首次開設的以中國史、澳門史為主幹的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學位名稱與國家教育部相關專業及學位名稱相銜接,且符合國際規範(中文:歷史學博士;英文:Doctor of Philosophy in History)。

6月3日上午,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回歸以來澳門歷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暨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說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冀祥德,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余新華,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等出席會議。

回歸以來,澳門歷史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發表、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一支研有所長的專業研究隊伍,成立不少專門研究機構。澳門歷史研究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基本成型,澳門歷史研究的話語權已悄然回歸,以澳門學為引領的本土知識體系正在建構。重視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已成為近年來特區政府文化教育範疇的施政重點。2017年,特區政府在澳門基金會成立“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以弘揚和傳播中華歷史文化,推動澳門歷史文化的研究與發展;“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被列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之一;2018年,新編歷史教材進入中學課堂,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和本土歷史文化內容。

與此同時,歷史研究成為澳科大新的學術增長點,近年來在澳門學、澳門歷史地圖、全球史與澳門、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旅遊博彩史、海洋史等領域取得豐富成果。研究以唐廷樞為核心的近代歷史人物、近代香山(澳門)與中國近代化的專門機構“唐廷樞研究中心”成立,成為國內外首個以“唐廷樞”命名的學術機構。目前,正在推進中外文化交流史、澳門經濟社會史、旅遊及博彩史、海洋史、唐廷樞與近代中國等的研究。

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以中國史、澳門史為研究方向,由必修科目歷史學理論與方法、世界史研究、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澳門史等5門,選修科目中國經濟史、中國社會史、澳門經濟史、澳門社會史等4門,學術專題項目10次及學位論文1篇等內容構成,合計38學分,以中英雙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學生修業期3-6年。

與會專家認為,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的開設,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史、澳門史的研究、教育和傳播,將澳科大歷史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相比國內外其他同類課程,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具有以下特色:首次將中國史、澳門史納入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結構;第二,以學術能力培養為導向,結合國內外培養方式之優長;第三,課程編排邏輯清晰、結構合理,且將歷史學發展規劃融入博士生培養過程;第四,師資力量雄厚,配置了一支人數較多、結構均衡、知名度高及來源地合理的師資隊伍。

高翔院長在講話中祝賀澳科大歷史學博士學位課程的開設,高度評價澳科大在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歷史學方面的學科發展和學術探索。他表示,中國歷史研究院將大力支持澳門特區歷史學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深入研究、弘揚和傳播中華歷史文化,推動澳門歷史文化的研究與發展。建議該課程可以將中華歷史文化傳承與“愛國愛澳”教育相結合,探索中國歷史敘述中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歷程,促進澳科大歷史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一國兩制”新實踐,為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做出應有的學術貢獻。

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還有:中國歷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陳于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事務辦公室處長李初雨、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方誌處處長楊海峰、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幹部陳樂、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湯開建、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李憑、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戴龍基、澳門大學《南國學術》總編輯田衛平、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理工學報》副總編輯陳志雄、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澳門特區政府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李業飛、澳門培正中學中華文化館主管鍾春暉、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長趙殿紅、研究人員于元元等。

該課程即日起開始招生。有關詳細信息,可登陸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官方網頁(https://www.must.edu.mo/iscr/programme)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