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activities new

活动消息:我眼中的两岸四地高峰论坛

 
 
一个志愿者眼中的高峰论坛
 
最机动:车务组
手举「第三届两岸四地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的指示牌,去接待来自两岸四地的学者们、老师们、来宾们,从机场,到码头,再到关闸,这项看似按部就班,轻松的活儿,原来却是最机动,最灵活,同时也是面临最多不可预知因素的。
24日抵澳,参加会前工作坊的老师是我们志愿者团队接待的首批来宾,车务组的伙伴们事后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工作第一天的各种奇遇:在机场,从飞机落地到走出关口,最长的等待竟然也要将近1小时;在码头,志愿者准时的苦等半小时,被告知被接的老师们,自己已经达到酒店了;而在关闸,当我们耐心等待老师的同时,却被告知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答复,我们要接的老师在临行前,发现自己的签证居然是去香港的。接车接人原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轻而易举的,按部就班的活动也许只是A计划,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需要的往往还需要启用后备的B计划或C计划等等。
 
 
图一  负责车务调度的陈先生与志愿者 在港澳码头  
图二  志愿者倪蓓希在港澳码头 准备接人
 
 
最文案:资料整理组
     做为会务助理的我,在本次活动还未开展前就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耐心和仔细。虽然以前在学生事务处的心理咨询室梳心坊工作组里一直担任秘书的工作,但面对此次大型论坛活动。准备各类文案,核对各类数据,甚至到亲自清点每一件纪念品,每一份嘉宾名牌,耐心和细致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得到提高。就个人而言,最难忘的是嘉宾的住宿名单的整理和核对,简单的Excel在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导致我完成这份工作的时候,花了前前后后5个小时,不断地核对,不断地修改,直至最后准确无误。而我的同伴,负责准备嘉宾名牌,一个小小的名牌,不起眼,但它却花了我们很多时间和心思,从字体大小设定到打印,到最后的裁剪,插入座牌中,随着标准的不断改变,伙伴们也跟着不断地修改,再修改。每一位嘉宾的数据与纪念品,从包装到清点,简单却又繁琐的事情,当我们一步一步的做好,到最后,当所有的成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那种欣慰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当工作坊开始,签到注册处的伙伴们将这些分到每位来宾手中的时候,没有遗漏,保证活动有序的进行,这是我们志愿者来说最大的肯定吧。
 
 
图三  名牌整理,小细活儿考验我们的耐心与细致
图四  志愿者姚刘畅 整理完毕名牌之后的喜悦
 
 
后续报导记录,将跟随活动进展
志愿者 施虹羽 /

附件下载
我眼中的两岸四地高峰论坛